我开奶茶店的这十年……
入行十年了,从最开始的摆地摊,到如今拥有自己的一家店面,期间也经历行业的变迁,回想起来,满是沧桑。
鹿途奶茶咖啡俱乐部店主Ann:
又撑了没多久,王云安没钱交店租了,是关店还是继续?他和合伙人商量后,最终决定借钱再撑半年,“如果还是不行,那就关了吧”。
尽管当时的小料主要靠香精、色素来调味调色,但在那个三国英雄卡都能让人如痴如狂的年代,这种又便宜又好喝,五颜六色还时尚的奶茶,小学生根本把持不住。
但这些丝毫不影响学生们的热情,一杯两三块的奶茶,成了不少学生下课后的消遣。至于为什么这么火爆,秘诀就在于“门槛”二字。
奶茶里既没有奶,也不含茶。不论草莓味、菠萝味还是香芋味,都由粉末冲水调制而成,再加入一些珍珠或椰果,一杯奶茶就算制作完毕。售价两三元一杯,许多中学生非常喜欢。
地下铁奶茶
三线
今年6月初,有网友爆料称家楼下的中邮大药房开了家奶茶店,名字叫“邮氧的茶”,logo是中国邮政标志性的黄绿配色,包装和菜单上也有不少邮政元素。
17元/杯
也就是说,一杯珍珠奶茶的毛利润,达到了原料的40~60倍左右。
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,张红超终于试出了一个满意的配方,他将冰激凌定价为1元,走薄利多销路线。因为比其他店的价格便宜好多,张红超的冰激凌瞬间在郑州走红。
聂云宸创办喜茶之初,是想用更好的原料替换市面上常见的粉末奶盖。他说,没有人愿意天天喝一些粉末调出来的东西。
现制茶饮产业链上游是原材料以及包装制作,包括茶叶、水果和水果制品、小料、乳制品和包装设计与制造等,是行业的奠基,除品牌自营基地、果园和工厂外,现制茶饮原材料的主要供应商为所需材料的供应商;中游是现制茶饮企业;下游是多种销售渠道,包括线下自营店、线下加盟店、第三方配送平台、线上自营平台、电商平台等给消费者提供茶饮和相关服务的渠道与平台。
1、市场现状
天眼查数据显示,我国现有超37.8万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“茶饮料、 奶茶、食品饮料”,且状态为“在业、存续、迁入、迁出”的现制茶饮相关企业。
2、消费偏好
此外,报告也显示一、二线城市消费者以“健康”、 产品新鲜为驱动挑选现制茶饮,而三线城市消费者更注重高性价比。从价格上来看,17.5元是不同阶层消费者所能接受一杯奶茶的普遍价格。
3、市场前景
42.46%
34.4%
10.85%
4.84%
4.54%
7.06%
32.75%
35.27%
29.26%
32.00
12.57%
18.83%
23.12%
11.88%
16.97%
17.43%
4.91%
8.13%
18.24%
19.36%
24.54%
28.30%
1.10%
11.43%
21.53%
6.55%
10.62%
11.62%
11.80%
2.03%
脱发焦虑、走两步就头晕、半夜睡不着觉…这些困扰着当代年轻人的健康焦虑,使得“养生化”奶茶的概念盛行。美团外卖数据显示,今年入秋以来,“养生奶茶”全国搜索量周环比增幅翻番,达118%。20岁至30岁的年轻用户占比超过一半,其中上海年轻人对养生奶茶的追求更是排在全国前列,搜索量位居全国城市之首。
而奶茶小料卷完了杯底卷杯顶。各种芝士奶盖、奶绿、奶霜、奶酪、玛奇朵、冰激凌、雪球…提升了奶茶口感的同时也提升了奶茶的颜值,越来越能吸引年轻消费者。
曾经三五元一杯,坐在校门口的避风塘闲聊的奶茶时光早已不见。
这种热烈景象让行业看到了曙光。就和当初珍珠奶茶爆火后一样,众多品牌也开始在奶茶中加入真正的茶,认真打磨品质。
一线声音:
开店心得:
但在实际应用中,却发现有太多问题,别人的解决方案无法应对。
它们猖獗到了什么程度呢?就拿鹿角巷来说,在它最火爆的时候,据说全中国有3000多家门店。然而,鹿角巷方面称,它们的大陆商标2019年才注册下来,只有50间店面。可想而知,原先的3000多家鹿角巷几乎都是冒牌货。
重度: 2次/周
避风塘奶茶等:
资本,更是加速跑马圈地,对这些品牌进行催熟。
最高鸡蜜,店名也很……
后来出去参加展会,和同行交流,买配方自己回来改良。把产品做好后,开始做促销、美团团购、微信朋友圈加粉、找当地的KOL(媒体/大V)来免费喝,做口碑做美誉。一系列的动作之后,才让生意有了起色。
开店小档案:
2010年,一位叫王云安的台州理工男孩即将大学毕业,面临着找工作还是考公务员的抉择。他回到老家的镇上,发现家乡的奶茶都太难喝,因此萌生出开奶茶店创业的念头。
产品的增加,杯材方面也有了一些变化,有封口的,也有带杯盖的,质量方面也偏向好一点的材质,为了让顾客拿着舒服方便。很明显有了市场竞争。
也正是这个时候,作为茶饮大国,中国的消费升级车轮滚滚向前。从2013~2016年间,奈雪的茶、鹿角巷、乐乐茶、茶颜悦色、煮叶等新式茶饮品牌,在一片浑水中相继崛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