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外的品牌输出同样是增强品牌力的重要战略,如同星巴克在中国市场上的疯狂扩张一样,国内的新茶饮品牌也开始在海外市场占据着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。
只不过,在排队疯抢和文化输出的甜言蜜语下,海外加盟奶茶店的故事或许没有那么梦幻。
行政总裁指出:这是很重要的增长动力,因为根据经验,我们知道当顾客加入星巴克奖励计划,他们在星巴克的消费将显著增加。
谈及是否后悔跟随陆正耀离开瑞幸,一位老将如此感叹道:“理想很美好,现实很残酷。”
2018年11月18日,彭心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段话,直接点出了喜茶创始人聂云宸的名字,指责“喜茶抄袭”。双方正面开撕的主要原因,正是聂云宸在某采访中表示“本来想上新一款车厘子茶饮,但没成功。”而车厘子茶饮正是奈雪曾经上过的产品。巧合的是,11月,这两家品牌奈雪在前,喜茶在后都上新了车厘子茶饮。彭心这条朋友圈也正是发于喜茶上新当天。
2021 年,喜茶成立智能设备研发部门,招募一批机械工程师针对剥葡萄、去皮、去核等高度重复高频次的工作研究自动化设备。
彼时,他们并不知道属于他们的新式茶饮时代正在悄悄来临。
喜茶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开放加盟?
以饮品+周边模式发展的品牌很多,比如星巴克和茶颜悦色,但二者都是在产品本身有着相对高的口碑,且有着一定的门店规模后,才具有不断推出周边的能力。
B 线:6 - 8 人在 B 线负责调茶,把准备好的原料做成茶;
而新式茶馆在做的事,就是通过再造场景,激起消费者购买的欲望,进行包装、放大、设计,使之适应消费者需求。
这种模式,既充分发挥经过挑选有实力的加盟商在各自区域的拓展和运营能力,减少品牌商进入新市场(国家、地区)的风险和资金需求,又便于质量、服务等方面的控制和管理。
“咖啡陪你”是如何失败的?
但他也开始担心随着加盟者增多,现有的消费客流被分流,再加上每个月扣掉10%的毛利,自己的经营压力会更大。“如果加盟者做亏,不能转让,只能闭店,或者重新选址走加盟流程。”他对界面新闻说。
壹
02
一位在深圳总部见识了这套设备的加盟商告诉我们,他判断只要门店每天营业额大于 6000 元,这套设备就值得买,有望为单店减少 2 名- 3 名员工。对于大多数中端品牌门店,这意味着每天卖出约 400 杯饮品,目前的主流茶饮品牌门店都能做到。
2022 年下半年,蜜雪冰城筹备 A 股上市时,已有 23000 家加盟店,一级市场给出的估值约 648 亿元。
招聘连锁加盟管理人才,看起来喜茶开放加盟业务并非空穴来风。
而后有媒体及消息人士透露,趣小面在寻求1亿元融资,估值约10亿元。
有业内人士将喜茶加盟政策中的“愿意接受为期三个月的全职培训及考核”解读为“优先对内部员工开放”,毕竟,内部员工最符合“三个月以上全职经验”的要求,也是最熟悉喜茶管理规则和茶饮制作流程的人。
12月5日,瑞幸咖啡开启新一轮新零售合作伙伴招募计划。本次招募计划面向安徽、河南、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、山东、山西、陕西9个省,共41个城市开放。
这些科技大计让员工有更多时间与客户沟通互动。据行政总裁表示,这方面已取得回报:
“海外加盟奶茶店不仅仅是钱的事,从经营模式到供应链体系,再到与当地的文化融合,都不是小白或者门外汉可以轻松胜任的。”况益说道。
“业务上团队比较强,在咖啡经验上会有优势,包括供应链、供应商这些都是现成的。”一位行业人士表示。
一位接近喜茶的消息人士告诉我们,2021 年初,就有高管提出将产品降到 15 元- 19 元价格带,学习麦当劳和星巴克的区域合伙模式——在没有直营店的地区引入大加盟商快速扩张。上述提议被喜茶创始人聂云宸否决,他怀疑加盟能否处理好品质和食安,担心品牌口碑受影响。
▲日本COCO门店大排长龙
更重要的是,经过两次品牌升级,茶百道与喜茶的定位已经非常相似。在品牌上,茶百道也主打鲜奶、鲜果的概念,并且供应商也极为类似。而且,茶百道在用户以及产品运营上更具互联网思维,在小红书、抖音等社交平台上都拥有不错的流量。这使其至少在下沉市场,已经拥有了相当不错的“群众基础”。
但是,就笔者对咖啡行业的了解,咖啡馆属于入行门槛很低的行业:
加盟商抱怨选址机制不够透明清晰,喜茶没有明确的机制规定每个加盟商可以在哪些具体城市开店,而是要求加盟商在省内自行挑选城市和商场、谈好价格再上报审批,待审批通过后再正式签约确定加盟关系。
当舌尖科技以“后来者”身份闯入到连锁餐饮赛道,便尤其考验其产品研发、供应链、运动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。
对手多了,但新茶饮市场本身正告别高增长。
疫情对中国的线下业态造成了严重打击,喜茶的日子同样不好过。
咖啡赛道的竞争,实际上已经变成了快速开店的“资本大战”。而库迪咖啡在“大战”中优势有多少,还要取决于陆正耀能否再次获得资本的信任。但瑞幸造假风波,以及两次创业失败,都进一步消磨了一级市场对陆正耀的信心。
吵架归吵架,聂云宸和彭心都有着相同的目标——成为赛道上最靓的仔。为此,二者不仅在产品上有着一致的追求,店面上也是颇为相似,都是在高档商场租赁大面积铺位,打造高端形象。
而要开设一家这样的门店,似乎并不便宜。
从当前来看,瑞幸在库迪的“刺激”下再次打响价格战。随着巨头兴起低价的竞争策略,那些没有充足资金支撑、无力卷入价格战的中小咖啡品牌,显然毫无竞争优势。
增速放缓、经济下行,喜茶、奈雪继续固守高端产品已无意义,放下身段进军下沉市场或许还有一线生机。
降价后,喜茶试图减少对产品口味的影响,依然保持以新鲜水果制作茶饮里的草莓块、芒果块。
新茶饮品牌对海外市场的扩张,源于其对全球化发展和文化输出的渴望。
另外,环境支持很重要。星巴克客群有多大,新中式茶馆的客群就能有多大。在高度重叠的目标客群中,新中式茶馆的景,在我们文化崛起的今天,更具“味道”。
这得益于瑞幸咖啡近两年来不断放开的加盟策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