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年销15亿,风靡全国的大娘水饺,在引入外资后业绩却连年下滑,创始人更是被扫地出门。
据悉,大娘水饺自从在2013年与欧洲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cvc合作后,品牌口碑和销量就开始直线下滑,其创始人吴国强更是直接被赶出了公司,那么大娘水饺究竟遭遇了什么?
如今的大娘水饺已经大不如前,虽然还在中国餐饮企业70强上,但品牌的销量和门店数量却一直在下滑。
2003年,大娘水饺在江苏、上海、浙江等地已经陆续开出了50多家店铺,而在这时,加盟店模式发展迅速,大娘水饺也很快开放加盟。
2013年,泰国美诺集团找到了江边城外,双方一拍即合。然而,到2017年,随着美诺集团正式全资控股江边城外,最初的两位创始人只得悲情离开,高管大换血,过去有多辉煌,如今就有多落寂。
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,17岁离家去青海插队,当过知青、做过记者的吴国强决定下海创业。他陆续开了几家餐馆,但基本都黄了。
2016年12月,雷士照明创始人吴长江被惠州市中院以挪用资金罪和职务侵占罪(部分用于赌博),一审判决14年。此后经历了六年的上诉和重审,当时媒体的基调是“华尔街霸占民企”。2021年4月,广东省高院终审驳回吴长江的上诉请求。
殊不知,大娘水饺创始人吴国强这一路可并不容易。
然而,CVC的一些管理方式,都和吴国强的管理理念格格不入,CVC加入大娘水饺后,非但没带领公司迈上新台阶,反而让大娘水饺口碑逐渐崩坏。
但现实是,急于扩张让俏江南的美誉度不断受挫,经营情况江河日下,让CVC所期望的依靠俏江南现金流来偿还银团并购贷款的设想无法实现。
于是他找到了欧洲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cvc,将大娘水饺的90%股权卖给了外资。既然自己没那个能力,就把品牌和梦想交给有能力的人去实现吧。
但是吴国强没有想到的是:资本,本就不带着任何人情味儿的“吸血鬼”。就是奔着圈钱的目的来的。
结语:
这套模式具有普适性,适合所有的中小企业,可以有效地解决员工不积极,组织裂变难、扩张速度慢,业绩提升难等难题。
然而好运并没有随之降临,当时大娘水饺开业后平均每个月亏损超过一万,把吴国强愁坏了。
有人说,大娘水饺是被资本“祸害”了;也有人说,它的衰落是创始人的“锅”。
到2017年,大娘水饺再次“卖身”。格美集团(原格林集团)与CVC资本完成交割,正式成为大娘水饺餐饮集团有限公司的100%全资股东。
界面新闻记者在大娘水饺官网“门店分布”一栏中看到,显示的全国门店数量为269家。目前,大娘水饺的门店除了品牌直营外,也有部分加盟店。界面新闻记者拨打其加盟咨询热线,有工作人员表示,当前的门店数量在“300家左右”,不过并未透露直营门店与加盟门店的具体比例。
原来,cvc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好好经营大娘水饺,他们只是看中了大娘水饺这个ip,想从中国捞一波块钱就跑路。
很多老板奇怪:
终于在2007年,经过了十分漫长的谈判,北冰洋工厂终于又拿回了自己的品牌,但付出的代价是四年之内不能生产碳酸饮料,这是百事可乐防止影响自身销售量所做出的限制。
反观,当一家企业失去了引以为傲的文化精髓,丢弃了安身立命的企业基因,被市场抛弃是必然结果。兰因絮果,大娘水饺的败落,并非无迹可循。
辛苦经营十年之后,大娘水饺已经在全国有了300多家连锁店,而其创始人吴国强更是被誉为2006年中国餐饮行业领袖人物。
1992年,在创业热的大环境下,吴国强辞掉了这个让他又爱又恨的工作,正式下海!
2017年4月,“烫手山芋”大娘水饺被格林豪泰酒店管理集团接盘,CVC套现离场,彻底将大娘水饺抛弃。
不同于传统饺子馆前店后厨的布局,袁记云饺将后厨前移至最显眼的橱窗位置。食客透过全透明玻璃的橱窗,可以直接看到包饺子的全过程,也会吸引到偶尔路过的市民驻足一看。如此透明的过程,一下就消除了消费者最在意的安全问题。
吴国强希望开一家水饺小店,将北方的水饺味道带到家乡常州。1996年,吴国强回到了家乡常州。
2015年底,CVC对大娘水饺失去了兴趣,开始给大娘水饺寻找下家。而就在这一年的年会上,作为创始人的吴国强未得到企业年会的召开通知,在获悉前往会场时,受到重重阻拦,与十多名保安的对峙推搡中,手背及脚部均受了伤。
从经营层面看,可与饺子搭配销售的产品有限,基本是一些制作简单的凉菜,如土豆丝、拍黄瓜、凉拌豆皮等等,因而饺子的消费空间也比较有限,市场上饺子馆的人均消费不高。
吴国强,1953年出生,江苏丹阳人。
与此同时,吴国强有了更大的野心,他要把大娘水饺做成全国性的水饺品牌!
比如你已经把自己的门店做盈利了,一年能拿到10万的分红,如果你愿意放弃旧门店的股份去开新店,百果园会一次性给你原门店年度收益的3倍补偿,也就是30万,而且返还给你原门店的所有投资。
将饺子馆做成零售生意,就形成了一个闭环。
中式快餐连锁品牌“大娘水饺”近日又引发了外界对其大规模关店的质疑。据自媒体“每日经济观察”报道称,2021年第一季度统计数据显示,大娘水饺仅剩270家门店。这个数字与其2013年左右巅峰时期的全国450家门店的数量相比,缩水了180家。
据公开资料显示,2005年,大娘水饺的营收达到了3.5亿元。到了2013年,大娘水饺在中国的19个省市开出了450多家门店,年营收超过了15亿元。大娘水饺也成为名副其实的“饺子大王”。
另外吴国强还对外披露称,时任大娘水饺CEO的李传章对大娘水饺产品提价减量,“饺子每只由20克改到17.5克,主要汤品主料减10%。”而这也是大娘水饺引发消费者不满、口碑滑落的重要因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