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国经济周刊》 记者 侯隽 | 上海报道
2023年3月20日,全球咖啡行业巨头星巴克官网宣布,Laxman Narasimhan正式担任星巴克首席执行官,并加入公司董事会,接替公司创始人、前首席执行官Howard Schultz(霍华德·舒尔茨)。
在海外扩张时先选择当地伙伴,采取特许经营模式,当市场成熟时再收回控制权是星巴克一贯的“套路”。
相对已经开了数千上万家加盟店的品牌,喜茶还没有验证过全国数百个城市铺开、设立二三级仓并控制好成本的能力,也没有大量运营督导人员检查加盟商的经验。一位接近喜茶高层的人士也告诉我们,今年喜茶的重点都会放在供应链建设上。
在好的地段,还人满为患,客户排队付款。再说,人家24小时营业,你大超市夜里关门不上班,这就是人家“便利”的由来。
我们小区门口不远处,有个社区底商铺子,几乎每年换一个商家,要么卖进口食品,要么开了家“鸡公煲”,要么就开了个房产中介......说明生意不是那么好做的。然而,前年这铺子被星巴克拿下来了,人气飙升,应该叫做人满为患,就星巴克水平最高,也不要“撑”,就撑下来了。
咖啡赛道业已进入头部玩家的万店之争。
2019年2月,Tims天好中国在上海人民广场开出中国首店。此时的瑞幸咖啡,全国门店已经超过2000家,小蓝杯形象和明星代言的广告充斥着写字楼,离奔赴美股上市只有一步之遥。
近日,星巴克CEO舒尔茨在刚过去的公司2015财年二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,在得到良好业绩的“鼓励”下,将继续增加门店数量,其中,目前亚太区有5000家门店,未来5年将达到10000家。同时,在这个时间内,中国地区也将增加1800多家门店,即平均每天需要新开约1家门店。
但是,如今的星巴克和许多企业一样,同样面临企业转型与创新的情况,如何书写星巴克的新故事呢?
我们欢迎竞争,星巴克在中国要开设 9000 家门店
沪上阿姨创始人单卫钧曾对外表示,“在很多地方,特别是下沉市场,想喝到一杯新鲜水果做的、价格实惠的茶,是不容易的。提供平价鲜果茶的连锁品牌很少,这是一个市场的缝隙”。
纳思瀚的自信来源于在接受这份工作前,他已经经过了30年的训练,且在世界各地生活和工作过。“我曾为全球领先的消费和零售公司提供咨询服务。在我的职业生涯里,我曾领导过公司在全球不断发展。所以我为这份工作已经做了很多准备。”纳思瀚表示,希望自己不仅成为一名企业家,更是一位专业的领导者,利用所具备的技能帮助星巴克进一步发展。
中国新一代连锁茶饮也正在迅速崛起,比如喜茶、奈雪的茶、享茶……
根据喜茶官方人士向《晚点 LatePost》提供的信息,喜茶在 2022 年初宣布降价时,已经确定了向大众市场转型的目标。
一位接近喜茶的消息人士告诉我们,2021 年初,就有高管提出将产品降到 15 元- 19 元价格带,学习麦当劳和星巴克的区域合伙模式——在没有直营店的地区引入大加盟商快速扩张。上述提议被喜茶创始人聂云宸否决,他怀疑加盟能否处理好品质和食安,担心品牌口碑受影响。
近日,另外一家活跃在中国市场的咖啡连锁品牌COSTA也同时对外公布了其扩张计划。据悉,COSTA在目前全球市场29个国家拥有1106个门店。其中,在中国拥有344家门店的基础上,到2020年计划达到900家店,平均三天开一家门店。
一股符合所有条件
在Tims Express(灵枫店)模式下,Tims天好中国就与中石化易捷、21世纪不动产开出了数十家融合门店。同时,Tims还与麦德龙合作,开出了7家店中店。特别有意思的地方,Tims还推出了“日咖夜酒专门店”,开设在城市的潮流集散地,满足年轻人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。
答案是“深耕场景”。
3 月 18 日(周六),促销期结束后,我们在 8 座城市的 9 个加盟店再次下单,前方等待的单量多在 50 杯-100 杯之间,比一个月前减少 1/3 到 1/2。没有几年前喜茶刚进大城市时那么火爆,但依然好于附近的竞争对手。
餐企老板内参 余从 | 文
查看
近年来,茶饮赛道的新品牌、新产品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,茶饮作为近两年融资率最高的赛道,俨然一匹黑马。《2022茶饮品类发展报告》显示,沪上阿姨鲜果茶获得年度茶饮品类订单量及订单金额增长量的“双项冠军”。
所以,从这个角度讲,Tims虽然规模和影响力均不到和瑞幸、星巴克对垒的阶段,但是它自身的模式决定了——后两者有的它有,而后两者没有的它也有。谈谁优谁劣,可能为时尚早,但无疑Tims具有更多的可能性。
同样,“星巴克加盟”也是类似的一个大忽悠,不是星巴克忽悠,而是各种搞加盟的公司忽悠你。人家不能加盟,他告诉你能加盟,结果你报名费也交了,上当受骗。这就是收职场老鸟的智商税,你别以为她他是“老司机”。社会是个大染缸,做生意和打工还是不一样的,你做到总监职位,实际上更容易做生意上当受骗、不成功。
《晚点 LatePost》了解到,喜茶目前不招募大区域合伙人,而是优先寻找能一次开 5-10 间店的加盟商加入,再从中筛选出更适合的合作方在更大的区域,经营更多门店。
我们能学习的,是这些大企业对于选址的关注,选址无非是要关注几个重点:客流量,商圈的成熟和稳定度,城市的功能性等,各位朋友们,你们对选址怎么看呢?
此前,纳思瀚为了融入星巴克文化,在公司有过为期6个月的沉浸式入职培训。“在这6个月里,我有了一个中文名字,这对我来说太重要了。此外,我去了世界各地的34家门店,和我们的伙伴一起工作。我学会了如何煮制咖啡,如何与伙伴们、顾客们一起分享咖啡。伙伴们教会了我很多关于公司的知识。他们告诉我,我们的优势是什么,我们需要在哪里做得更好。这些对我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