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以来,在“逆向思维”驱动之下,港股餐饮板块迎来一轮投资热潮。近期,随着各公司年度业绩陆续公布,这股热潮迅速降温。
以市值排名前列的餐饮股为例,海底捞(06862)、百胜中国-S(09987)、九毛九(09922)、呷哺呷哺(00520)的股价,自创下历史新高后出现不同程度回撤。其中,呷哺呷哺股价最大回撤幅超过50%,海底捞股价最大撤幅度也达到45%。
奈雪未来将主要集中在VC阶段的财务投资
以食安之名,行效率之事。举集团研发之力深耕智能化,赋能到一个个快餐副牌,最终是为餐厅的效率加分的。
海底捞对于业务规模的追求,仅从2020年疫情期间敢于大规模拓店这一个动作上,就可以看出来。
餐饮O2O周报
海底捞这样的打法,让很多中小微餐饮感到“瑟瑟发抖”。在某米饭类快餐品牌群中,内参君“捕捉”到两位创始人的对话,当得知海底捞签下了隔壁的铺面,且做的是同类餐品,这位老板“反应激烈”,且表达了深深的“焦虑”。毕竟,在北京,16元的米饭快餐已属于“低价地带”,没想到,海底捞一出手就是9.9元的定价,属实让人崩溃无助。
所有的面、小吃、饮品甜品,总共21个SKU,最贵的“松露菌菇肉酱面”18.9元一碗,最便宜的凉面8.9元一碗;“炝拌土豆丝”、“裙带菜”等凉菜4-7元一份;奶茶也只卖9.9元,价格实惠到惊人。而且还有免费续面、免费拌面、免费甜品等多种“福利”。用“苍蝇小馆”的价格,享受海底捞同级服务,属实令人惊喜。
内参君粗略算了一笔账:按照饮食习惯,面+小食人均20元来估算,一天200多份,营业额为4000-5000元之间,月营业额15万,折算到6名员工身上,每个人的产能至少在2.5万。
饭饭林同样是以团餐+堂食的模式展开。效率非常高,内参君在点单后1分钟就出餐。自助取餐、收餐的模式,效率非常高,前厅大部分时候只有一个点餐员。店内菜单客单价在9.9-25.9之间,性价比相当高。从消费者角度来看,口感高于一般快餐门店。
1、基本都是快餐赛道,面积200-300㎡,做各个细分品类的“小而精”。
2、主推米、面、饼为主的中式快餐,瞄准“干饭人”的刚需市场。
3、走低价策略,9.9元的定价频频出现,一出手就震惊同行。
4、区域包抄的方式拓店,每个热门城市都有不同的品牌出现。
1、【组织】
在北京的望京新荟城Mall,海底捞副牌——对外以9.9元面馆定位的“十八汆”在三楼赫然经营,内参君在实地探访时发现,同层还有一家同品类餐厅,也“暗搓搓”地打出了“热干面9.9元”的广告。
这个现象属实“有意思”:同样的商场、同样的楼层、几乎没有差别的地段,海底捞可以用9.9元的低价面“带节奏”,但其它品牌呢?付着比海底捞更贵的租金(品牌优势弱小)、更高的食材成本(供应链不够强),却因为海底捞而“被迫”硬刚价格。大家都卖9块9,你猜谁把谁“送走”?
2、【供应链】
颐海国际成立于2013年,于2016年上市,如今已经成为国内头部复合调味料生产商。2020年财报显示,颐海国际营收53.6亿元,同比增长25.2%,净利润9.83亿元,同比增长23.6%;蜀海成立于2011年,是海底捞对食材供应链最重要的布局,目前已服务过超1000个品牌,在全国拥有22个冷链及仓配中心。并拥有米面粮油、蔬果生鲜等相关商品供应,SKU超过5000。
正因如此,海底捞可以大胆测试价格底线。说白了,9.9元的面馆,对海底捞来说也许尚有利润,但是对于许多中小商户来说,怕是赔得“满地找牙”了。
3、【新技术】
自从海底捞在2021年规模闭店、出现巨亏之后,网络上就出现了诸如“服务质量下滑”等质疑声。
另一方面紧跟时代、创新求变,用现代科技为中华老字号的发展壮大注入新活力。
如此霸气又自信的回答,也算是另一种“凡尔赛”了。
而观察君也发现,2023年以来,餐饮创业变得日益火爆,“0元加盟”已经在业内泛滥。
探店米面副牌:饭饭林、十八汆
原料上,该款产品采用了山楂、洛神花、茉莉绿茶、脆啵啵的组合,将茉莉绿茶和脆啵啵打底,再混合洛神花,最后加上山楂。多种原料的组合,带来了多层次的口味,也给消费者带来了别致的体验。
玩具共有四款,分别为凯蒂猫潜艇风扇、库洛米菱格纹手包、布丁狗音乐盒、大耳狗椰子水壶。
海底捞在财报里表示,一方面是疫情下若干门店停业,以及“啄木鸟计划”实施,导致餐厅数量减少,令雇员人数减少,整体的成本降低了。而一方面则是内部管理与营运优化改善了餐厅运营效率。
餐饮复苏需谨慎乐观
优粮大学创始人闫寒认为,“火锅店肯定开不了1万家,但华莱士、正新鸡排就可以开1万家店。小吃快餐的利润和海底捞的火锅差很多,但是在供应链上的周转率、用料规模会高很多。所以海底捞希望能够切入到快餐这个赛道。”
这0.1%的背后,藏着海底捞的熊熊野心,且逐步有扩张、包抄之势。通过企查查平台内参君发现,海底捞旗下,通过投资、控股两个模式,至少已经有10来个品牌在全国各地布局。大众点评北京地区显示,不少门店都挂上“即将开业”的状态标签,似乎有一种“忽如一夜春风来、千树万树梨花开”的架势。
外观上看,红彤彤的一杯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冲击,再加上杯底的一些藕粉色的小料,让人食欲大开。
今日,温氏股份公告称,公告显示,温氏乳业去年和今年首季度处于亏损,其主要财务数据如上图所示。
据《2022即享食品消费趋势报告》,2021年“一人食”产品数量同比增长超过一倍。“一人食”市场需求正在迅速扩张。
就以海底捞上个月爆红的“冰封玫瑰花”为例,既没有强势推广,也不算什么令人惊艳的独门创意,轻而易举就火了。小红书上相关分享已有近万篇,最高的点赞量超80万。
内参君打开美团App一搜,发现海底捞的副牌们纷纷有了新动作:十八汆6家店待开业、秦小贤3家店待开业.....海底捞在快餐赛道上的尝试又往前迈了一步。
在2022年度的财报中,海底捞表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,共有11位大区经理负责大中华区门店运营,管辖区域内“门店拓展、工程、人事”等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