施冰钰 | 文
2022年上半年,疫情让原本就经历阵痛的海底捞雪上加霜。
2017年,便有庆丰包子铺、杨铭宇黄焖鸡、兰州拉面、大董、大龙燚、杨国福麻辣烫、沙县小吃等至少16个知名品牌奔赴海外开店。
海底捞:我是故意的
可以预见的是,线上化也将成为后疫情时代餐饮业的一大关键词。
数据整理:漆点餐研社
餐饮业的品类细分趋势越来越明显, 当所在的品类已处于竞争红海、增长艰难时,我们就可以思考,能否跳出当前品类的范畴,做适当的品类切换?
事实上,从竞争态势来看,海底捞门店的扩张只是一个方面,从新业态,到外卖到餐饮零售商化,海底捞都采取了比较积极的姿态。疫情对餐饮行业来说,是危也是机。海底捞不敢错过。
2018年,马志良在大连市中心港湾开了一家300平米左右的店,前期投入200多万(包括一年40多万的房租),前期1年半亏损,从今年2月开始盈利。盈利平衡点在25万左右。另一家蓉焰开在凌水,离大连市中心比较远,2016年开业,投入了160多万,面积400平米出头,1年半左右回本。这两家店月营收30万左右,最好的时候能做到35万。比前几年的60—70万差了整整一倍。
在转型这件事情上,呷哺呷哺做了三件事情:
图源丨创业邦、摄图网
可近两年你仔细观察发现,不光是餐饮渠道在下沉,就连资本也在做“下沉”。
卫生:店里卫生情况不好,用餐过程中有一只很大的苍蝇飞来飞去,食材不新鲜味道不好,服务也冷漠,但价格却不低,人均110元。两个人去的就点了一个小锅底,一盘牛百叶和三盘蔬菜两杯果汁就花了150元。
目前,海底捞只开了这一家自提站门店,关于未来是否会开更多门店、如何选址,海底捞并未做出回应。
编辑丨及轶嵘
如果让你在北京西单商圈开一家火锅店,你会选择哪个商城?提醒一下,在北京西单商圈有不少于50家的火锅品牌。
鲜牛记最早于2016年5月在北京开店,开业20天后以3000万估值天使轮融资,此后迅速开店做大规模。目前主要开在北京、江苏南京等地,在北京有9家,全国有26家店。26家店自营占一半。亚运村店于2016年9月开业,是盈利能力比较强的店。
传统的增长方式已经面临瓶颈。即便是海底捞这样的行业龙头,也避不开这个困境。
成功光有时机还不够,要知道,在十几年前的火锅市场,一人食的小火锅不只有呷哺呷哺一家,很多传统的老北京火锅也有单人锅。但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,只有呷哺呷哺了呢?
总体来看,整个餐饮业其实都不好过,上市餐企中不亏损的非常少。
千店规模之下,复苏没有“奇招”
4
2022年9月,海底捞启动“硬骨头”门店计划。即公司考虑将部分“啄木鸟计划”关停的门店重新开业。管理层会在重新评估这些关停门店的选址、物业条件、人员配置、经营面积、经营提升潜力等因素,在满足市场条件,保证顾客满意度、不影响现有门店经营表现及人员充足的情况下,循序渐进地选择符合重新开业条件的“硬骨头”门店。
结语
连结算买单也是电子自动识别,把餐品放在称上,设备自动算出价格,这和北京的饭饭林、十八汆有些类似。
港饮之港则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品牌,全国430多家门店,约4成的门店集中在武汉本地,产品价格在7-10元之间,走的是极致性价比路线。因为亲民的价格,是不少学生党的最爱。
在成本控制方面,前文提到,餐饮品牌成本主要来自原材料成本、人工成本和物业租金成本。
“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,只有小龙坎”、“减肥路上的坎,道道都是小龙坎”,直击吃货内心的文案,还在全国门店搞“霸王餐”活动,加上各大社交媒体的宣传,成立至今,已经有无数明星大腕来这里排队打卡。就算是明星,也没后门走,都要老实排队拿号。
等位:周二晚7点到店,有十几个人在排队等位,我们叫的是2人桌,前面有2桌,在外面的凳子上等了1个小时,8点多开始入座。因为没有2人桌,所以坐的是4人桌,9点多吃完的。当时离开时店里约有50人还在用餐。
在选址上,九多肉多主要分布在客流量大的社区周边以及县市、乡镇的临街大转角位置,门店面积通常在60平米总左右,因为下沉市场租金压力小,因此选址自由度更大。
所以,餐饮业的复苏可能是缓慢的过程,而且不同细分品类可能情况也不同。餐饮经营者不能光看开店火热就盲目跑步向前,应提防虚假繁荣背后的陷阱和诱惑。
另一个是针对火锅外卖市场的应对。那么海底捞如何看待火锅外卖的冲击?
数据整理:漆点餐研社
环境:靠近电梯口,店铺约300多平,31张桌子能坐130人。古香古色的新中式装修风格,主色调为黑色,桌之间有简单的小隔断,灯光很暗,座位、过道之间空隙狭小。用的是煤气灶烧火,店里有明显的煤气味,加上空调不是很给力,感觉很压抑闷热。
从近期观察君在海底捞的用餐体验来看,其员工的状态也发生了一些肉眼可见的变化。
04
2月21日,海底捞发布业绩预告,2021年收入预计超过人民币400亿元,同比增长40%+;但比起2020年3.10亿元的净利润,2021年预计净亏损38-45亿元。
企查查数据显示,2021年,在大量新入局者的“围堵”下,吊注销餐企88.5万家,创了十年来的数据新高。算上那些未被统计的夫妻店个体店,2021年餐饮行业关店数保守估计在百万级别。
《2020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》显示,2019年参与调研企业的房租及物业成本、原材料成本、人力成本这三项的增速,分别达到了3.39%,2.1%,3.69%。
即便是大型连锁品牌海底捞,也深受高房租成本的困扰。从其上一份财报能看出,海底捞的三项硬成本,原材料、人力成本和租金都有大幅上涨,尤其是租金成本,同比增长125.2%,直接翻倍。
据中国饭店协会的调研报告,77.5%的餐饮商户表示在门店租金上存在经营压力。绝大多数餐饮老板无法与业主达成减租协议,背负着巨大的租金压力。
据美国中餐协会数据,全美中餐厅数量从疫情爆发之前,2019年的5.4万家,降至目前的不到4万家,协会负责人预计,若状况持续,到5月份全美将有一半的中餐厅闭门歇业。